城市人口地理特點
城市化╲進程加快,但低于全㊣ 國平均水平。20世紀70年代后期,四川城市化進入加速發展階段,至2018年底,全省共有35個城市,其中副省級城市1個、地級市17個、縣級市17個。2018年,出生人口92萬人,人口出生〖率11.05‰;死亡人口58.3萬人,人口死亡率7.01‰;人口自然增長率4.04‰。年◆末常住人口8341萬人,比2017年末(下同)增加39萬人,其中城鎮人口4361.5萬人、鄉村人口3979.5萬人。城鎮化率52.29%,提高1.5個百分點。
城市和建制鎮的等級規?!┳兓^大,盡管城市化水平有所提高,但城市規模體系不完善。除成都、攀枝花、綿陽、德陽等中心城市進一步做大做強外,城鎮化♀率超過40%的還有瀘州、南充、眉山、宜賓、遂寧、樂山、內江、雅安、廣元、達州、自貢、資陽、廣安、巴中等市,城市體系逐□步形成了包括成都特大城市,綿陽、南充、瀘州等︻大城市,宜賓、內江、遂寧、眉山、樂山等中等城市,廣漢、江油、閬中等小城市4個∮層次的城市體系格局。在35個城市中:200萬人以上的城市有1個,其余以中小城市居多;城市規模在100萬人~200萬人、50萬人~100萬人檔次的城市缺乏或不足,形成明顯的斷層效應;城市空間分布東▲多西少,東部占全省城市數的91.43%,西部只有攀枝花、雅安、西昌、康定、馬爾康5個城市。東部地區和』重慶地區一起構成中國西部城市群最密集的地區,也是中國僅次于長江三角洲、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塘的第四大城市群地區,2011年被批準為成渝經濟區。
首位城市地位突出。成都是省會城∮市,也是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,以及全國9個國家中心城市之一,為全省最大的經濟、文化、科技、教育中心及交通通訊樞紐。省域內的人口、產業、資本、技術、信息與人才向成都高度集中,極化效應明顯;成都市的國土面積僅占全省的2.95%,而2018年常住人口與國內生產總值卻分別占到全省的19.58%和37.72%。2014年10月14日,國務院同意設立四川天府新區,新區位∩于成都市主城區南偏東方向,區域范圍涉及成都、眉山、資陽三市所轄7縣(市、區),規劃面積1578平方公里。
地方城市各具特色。綿陽為“西∏部科技城”,西昌是“科學衛星城”,攀枝花是“鋼城”,自貢是“鹽都”,南充是“絲綢之府”,德陽是制造業重鎮。宜賓、瀘州不僅↙是“酒城”,還是水陸交通樞紐。樂山、峨眉山、都江堰、西昌、閬中等是聞名的旅游城市。
(此資料由四川年鑒社提供,內容來自《四川年鑒》2019卷)